&esp;&esp;太子的亲父都不着急,他这个岳父有什么资格担忧的。 &esp;&esp;再说太子如此说,肯定是慎重考虑了。 &esp;&esp;而且看陛下还有霍去病他们的样子,应该提前通过气了。 &esp;&esp;东方朔当即背身用袖子擦了擦眼角,还抖了两下肩膀,“陛下,臣担忧的狠,要不你让臣也去吧,陛下,太子,太子他委屈啊……” &esp;&esp;刘彻">
阅读历史 |

卫长公主 第295节(1 / 3)

加入书签

&esp;&esp;太子的亲父都不着急,他这个岳父有什么资格担忧的。

&esp;&esp;再说太子如此说,肯定是慎重考虑了。

&esp;&esp;而且看陛下还有霍去病他们的样子,应该提前通过气了。

&esp;&esp;东方朔当即背身用袖子擦了擦眼角,还抖了两下肩膀,“陛下,臣担忧的狠,要不你让臣也去吧,陛下,太子,太子他委屈啊……”

&esp;&esp;刘彻:……

&esp;&esp;这人还演上了,早知道就不喊他上来了。

&esp;&esp;就这样,殿内氛围一时间诡异,中间群臣劝的苦口婆心,偏偏与刘据有亲缘关系的人,一个赛一个冷静。

&esp;&esp;……

&esp;&esp;元封六年,十二月,武帝太子刘据请旨驻守幽州,帝允,幽州自此崛起。

&esp;&esp;第156章 大汉有这样一位太子,似乎也不错。

&esp;&esp;对于刘据前去幽州一事,说实话,一开始即使刘据嗓子都快说干了 ,朝中百官还是不敢冒险,对此大多是反对意见。

&esp;&esp;可刘据一句掷地有声的“天子安社稷,太子守国门”,让众人说不出话来。

&esp;&esp;大家望着刘据俊秀的面庞,欲言又止。

&esp;&esp;刘彻头一次听到,瞳孔一缩,大手狠狠地拍了拍龙椅扶手,高声朗笑,扫视殿内众人,犀利的双眸带着自豪与傲然,“众卿,朕教养的太子,尔等可满意?”

&esp;&esp;众卿对视一眼,而后齐刷刷躬身道:“天佑大汉!”

&esp;&esp;霍去病手持朝笏,对着刘彻行礼,“陛下,臣愿随太子前往幽州。”

&esp;&esp;众人见状,原先反对的人陷入了纠结,霍去病若是一起跟着去了,太子的安危就有保证,他们再反对,也不好说什么。

&esp;&esp;刘彻挑了挑眉,“太子,你意如何?”

&esp;&esp;刘据:“阿父,冠军侯乃是国之栋梁,在幽州有些大材小用,儿臣能安稳住幽州局势。”

&esp;&esp;霍去病有更广大的天地,他应该带着麾下铁骑,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四方。

&esp;&esp;再说,他们一个太子,一个封狼居胥的大司马,幽州地方特殊,时有叛乱传出,如果被有心人传出什么糟糕消息,到时候两人都要遭殃,还是不要在一起为好。

&esp;&esp;“霍去病,你被太子嫌弃了。”刘彻满意一笑,顺便打趣霍去病。

&esp;&esp;霍去病闻言,捂着胸口,浮夸道:“陛下,臣心痛,臣打算今年都不理太子了。”

&esp;&esp;其他人斜眼:……

&esp;&esp;还剩几日就要过年了,有本事发誓以后都与太子不相往来。

&esp;&esp;“哈哈哈!”刘彻再次笑出声。

&esp;&esp;就这样,幽州之事定下。

&esp;&esp;消息传出后,天下震动,刘据那句“天子安社稷,太子守国门”流传甚广。

&esp;&esp;过往,对于天下百姓来说,太子刘据在他脑海里,就是刘彻与卫子夫的儿子,大汉的储君,身后站着霍去病、卫青两大外戚,三个亲姐都受宠,尤其长公主,更是尊贵堪比诸侯。

&esp;&esp;知道他自小受名士大儒教导,温润仁厚。

&esp;&esp;这样一位太子,只要他不犯错,谁也无法动摇他的位置。

&esp;&esp;可就是这样一个锦衣玉食长大的太子,现如今却要主动前往幽州,说要为大汉“守国门”。

&esp;&esp;那段时间,长安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件事。

&esp;&esp;有人担心,刘据在幽州出事……

&esp;&esp;有人觉得刘彻不会答应……

&esp;&esp;有人为刘据叫好,觉得他不愧是卫太子,至于匈奴、鲜卑、乌桓那些外族不用担心,卫家人的血脉对他们有天然的压制。

&esp;&esp;自此,刘据在百姓那里,不仅仅是一个太子的简单符号,有了更深的印象。

&esp;&esp;先不提太子的本领有多少,但是这心、这胆量,已经让他们惊叹。

&esp;&esp;大汉有这样一位太子,似乎也不错。

&esp;&esp;朝野的赞赏声有,担忧也有,毕竟太子位重,如果在幽州出了事,对大汉的打击极大,不亚于一场大战的溃败。

&esp;&esp;刘彻自然也担忧,于公,这是大汉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