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 / 2)
不知不觉,日子就像流水一样的转瞬即逝,等你发现的时候就已经追不回了。
三年后。
顾七七十八岁了,陆武也长到二十三岁。
现在的陆武185的大个,一身腱子肉,高大威猛,很有压迫感。
冯娘子的牛奶、鸡蛋、排骨、红烧肉一点没糟蹋。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顾七七按她自己的习惯给陆武准备了早餐,笑盈盈的道:“一根油条,两颗煮鸡蛋,正好一百分,祝你考个好成绩!”
一边盯着他吃,一边说:“别紧张,最后一场了,放轻松,胜利就在眼前。”
陆武边吃边点头,“七七,别担心,我不紧张。”
顾七七偷偷翻了一个白眼,骗鬼吧,不紧张?
油条差点吃到鼻子里。算了,假装没看到吧。
送陆武出门后,七七就又躺到院子的摇椅上了,吹着小风,闭眼假寐。
顾七七心里明白陆武为什么如此紧张。
一方面确实是秀才考试的最后一场了。
二是之前考童生试时他就是吊车尾过的。
三是陆武不爱学科举那些书,想着考个秀才就不再继续考了。
但是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
这些年,两个人没个长辈在身边,谁也没有提婚事。
陆武心里是有打算的,就是想考个秀才,有个功名后再提成婚的事。不然他一个白身,太委屈七七了,别人有的,七七都要有,一样不能少。
大越朝的科举科目还挺多,不是明清的那种八股。
考秀才的科目就有近十科。
包括不限于明经(经义)、进士(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
顾七七粗略看过,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
贴经,有如现代试卷里的填空和默写;
策问,即议论文;
诗赋,作诗或写一篇有命题作文;
经义,是围绕书义展开的议论文。
陆武最占便宜的是算学,现代数学给他的勇气,真敢说第一。
背诵类的也可以,最差是作诗,太难了。
策问一般般,这些跟见识有关,陆武是吃亏的。
算了,考上皆大欢喜,考不上也不让他再继续受罪了。
兴趣是好的老师,不爱的,硬学,太难为人了,没必要。
这三年,顾七七过得很充实。
庄子、铺子都很赚钱,去了花的,也攒下不少,不再只出不进,心里踏实了很多,钱是人的胆,这话没错。
也帮着辰王把望远镜、放大镜、眼镜也给做了出来。
其实玻璃最主要的作用是制作化学用的烧杯、烧瓶、试管等实验器材。
现在说了也没用,再等等吧!
古代逃荒的童养媳(29)
高产粮食在京城也没听说普及,倒是南方已经发展起来了,想必是为了一年两熟,为了产出更多种子。
玻璃在京城和江南倒是极为盛行,价格居高不下,就算如此还是供不应求。
想必挣了不少银子吧,虽然不知道具体数目,但看着楚渊每年送来的价值不菲的年礼就能猜出大概。
顾七七还建了一个玻璃花房种菜。
等到冬天给王府送了一次韭菜,第二天,季管家就特地派了人来学,准备在王府也建两个花房。
顾七七还用攒了两年的鸭绒、鹅绒,做了一件长款羽绒服,不然冬天真出不了门。
陆武因为要上学,给他还多做一件羽绒背心和一件羽绒裤。
给王爷送了一件长款羽绒服和一件背心,主要是打个样儿,他要喜欢一声令下,想要少有多少。
顾七七并不知道楚渊穿上她送的背心有多开心,一直暖到心窝里。
反复摸了又摸,暗道:又轻又暖,七七有心了。
虽然知道肯定不是顾七七亲手缝的,但也猜到是七七的想法,而且事事想着他,好事一样儿没落下过他,他已经知足了。
顾七七啥都不知道,不然高低来一句:“确实不敢落下你,不然这大靠山哪会这么牢固。”
要问顾七七对楚渊的心思真的一无所知吗?
她这么敏感的人怎么会一无所觉。
开始时候确实没敢想,人家一个王爷有权有势,后院美女如云,能看上一棵豆芽菜?
可是随着一件件小事、一箱箱礼物的堆积,再迟钝她也有所觉了。
不过顾七七还是一如既往,假装什么都没发现。
顾七七给不了任何回应,只能装傻。
她和楚渊之的距离何止一个马里亚纳海沟。
几天后,传来的终究是捷报,陆武正式成了一名秀才。
虽然又是吊车尾的名次。
顾七七笑着一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