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0章(2 / 2)

加入书签

,他还改良了毛笔的制作工艺。

首创鹿毛与羊毛混合制笔尖,增强弹性与吸墨性。

确立竹管纳毫的固定工艺,取代早期随意捆扎的原始方法。

因“苍毫”笔的出现,蒙恬被后世尊为“笔祖”。

被奉为制笔行业祖师爷。

现代很多传统笔坊还为蒙恬塑像祭祀呢。

真是行行出状元。

都是祖师爷!

这么说来,墨家巨子不是有了更多祖师爷的称号?

又是说不出口,领不到的人情了。

而墨出现的更早,大秦已经有烟墨了。

顾七七说的是油烟墨,主要是用桐油等烧烟制成,色泽黑亮,多用于绘画。

冬天快到了,顾七七最着急的还是玻璃的制作。

说到玻璃窗就必须绕不开高炉,有了高炉炼铁就一块说了,起码咸阳城里能先用上铁锅,吃上炒菜呀。

铜的熔点约为1084c,铁的熔点为1540c,炼铜和炼铁需要的温度不但不同。

炼铁的工艺也更复杂。

好在有顾七七这个挂儿。

而且现在用的各种铜器她也不敢用,陶瓷就必须提上日程。

现在普遍使唤用粗陶,而细釉工艺直到东汉才完全成熟。

就这些东西,连说带比划的,整整说了两天才敲定所有细节。

巨子也是一脸汗。

虽然还没回去试验,真假不知。

光知识量就够够的。

没看到竹简都刻了几袋子了吗。

顾七七也有些不好意思。

“不急,要不你先喝杯水。”

说着,也不等拒绝,接过内侍递过来的陶杯,偷偷往里掺了一点灵水递了过去。

她顾七七可是讲究人,不饿差兵。

以后巨子可有的忙了,千万不能倒下啊。

“谢谢顾问大人!”

巨子一饮而尽。

顾七七很喜欢大秦的一点就是男女大防并不重。

这要是在大清都不敢想象。

趁着巨子还在宫里,顾七七带着他去了自己的房间参观。

“你看看,回去琢磨一下,按陛下身高再打些条案,桌子、衣柜。”

巨子一进屋子,眼睛就不够使了。

顾七七鼓励他:“你自己亲自坐下来感受一下,体验一下方便之处。”

其实大秦男子的普遍身高都在172左右。

但是他们的发髻高。

还有的就是兵马俑属于优中择优,选拔出来的人杰。

普通百姓达不到人均180。

巨子也不客气,到处摸摸看看。

特别是家具的连接处,很是兴致勃勃。

“顾大人,这是如何做到的?”

“简单,用现在的榫卯结构完全做得到,有空我会去你的工坊看看。”

巨子眼前一亮。

“那当然好,期待顾大人大驾。”

有现成的模板制作起来就简单了。

顾七七还提供了很多雕刻纹样,都是用机器人用竹简刻出来的。

巨子如获至宝,笑得一脸褶子就要回去办差。

“等一下!”

“还有何事?”

这就不少事了,还有啥事?

巨子只觉后背一凉又一凉。

“先把石磨做出来,大的、小的都要,我急用。”

“好,顾问大人放心,我墨家子弟不少,哪样都不会耽搁的。”

这点她信,现在的巨子可是在秦始皇手下打工,冒的可是九族消消乐的危险。

全族都是性命相托,肯定会卖命工作。

看着真诚的巨子,顾七七真心希望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健康长寿。

巨子怕再被叫住,就出不了门了。

急匆匆就转身。

不知道的以为后面有狗撵他。

顾七七望着脚步轻快的巨子,默默祝他好运。

可别忙得脱发才好。

送走了巨子还没完。

顾七七紧接着又接见了大司农。

同样的红薯加秋菜,还加上了冬小麦种子一并给了他。

说完种植和收获等方法。

又对大司反复交待:“关于农作物的播种、出芽、生长、病虫害等细节都要做好记录工作,这些资料无比重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