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1 / 2)

加入书签

并不吝啬教给小夫郎。

红豆面包入口软糯香甜,一直甜到黎源的心里,几口吃完面包喝水时看着小夫郎笑。

小夫郎连忙收回目光,“黎大哥,我先回去了。”

黎源点头,“晚上自己先吃不等我,不想吃饺子就煮苕菜米汤,腊肉切好放蒸笼里一起蒸。”

杀猪要等过年,平日里想吃肉要去镇上买。

天气渐热,新鲜肉不易保存,黎源找村民换了些腊肉,腌制品不宜多吃,黎源三四天才让小夫郎吃一次,大多数都找蛋白质含量高的素食替代。

为了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黎源专门找石匠打了个小磨盘,时不时给小夫郎磨豆浆喝。

豆渣也不浪费,加了猪油大蒜辣子翻炒,又是一道不错的下饭菜。

可以说,黎源家里吃得朴素,但很少重样。

连见惯山珍海味的小夫郎都诧异,怎么还有那么多他未见过的吃食和做法。

小夫郎转身缓行,步伐不抵来时速度的一半。

边走边回头。

黎源站在原地,恋恋不舍,“再拌个茄子,佐料在窗台上放着,盖着蒸笼布。”

小夫郎再次放慢脚步,“我知道的。”

直到田间里传来呵呵的闷笑,黎源才狠下心转身走向地里,不知哪个汉子突然直起身子,唱起粗犷的山歌,“哪个情哥哥在看哟,哪个情哥哥在望哟,又是哪个情哥哥在念哟……”

小夫郎僵了僵,顿时不敢再看黎源。

转身飞奔而去,仓皇的背影分外可爱。

黎源看了眼小夫郎的背影,笑着弯下腰。

只听见麦浪起伏的间歇,传来人们的哄笑,“小夫郎,不能再叫黎大哥,要改口叫夫君。”

“夫君怪绕口的,情哥哥也是可以的。”

“哈哈哈哈哈……”

善良朴素的农人们没什么娱乐,打趣新人也是乐趣。

黎哥哥

黎源亥时才归家,刚推开院子的门扉,堂屋的木门打开,小夫郎迎出来接过黎源的背篓。

“怎么还不睡?”

小夫郎不好意思说一个人睡不着。

“记得把灯点上。”灯油贵,但黎源不吝啬这点油钱,小夫郎等的是他,一个人黑灯瞎火的待着,万一磕着碰着多让人心疼。

小夫郎没接话。

他记得有一年北方大雪,百姓受灾严重,流离失所,那年他的姐姐率先带领后宫节衣缩食,将银钱变成赈灾款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这件事后来演变成整个京城官员纷纷效仿。

那年,小夫郎的用度前所未有的节俭。

在许多皇子不明所以闹情绪时,唯有他带着太子默默遵守,小夫郎明白一个道理,家里困难时,自然要同舟共济,百姓是天家的家人,是姐姐的家人,是太子的家人,亦是他的家人。

他不愿做油痞子的家人。

但他跟黎哥哥是家人。

“饭还热着。”

“你吃过没有?”黎源语气有些严厉,担心小夫郎不听他的话。

今夜没有月色,屋内光线暗淡,两人只看得见彼此的轮廓。

大约看不见彼此模样,黎源明显感觉小夫郎活泼不少。

“吃过了。”

黎源的手腕一紧,小夫郎竟然主动牵起他的手腕,“我还烧了热水,晚饭后沐浴了早点歇息。”

黎源内心十分熨帖,农忙是件十分耗费体力的事情,有些年轻人没有老人指导,担心变天,抢收抢种,很容易弄坏身体,年轻时不显,不到四十岁就再也干不得重活。

黎源跟着爷爷长大,懂得爱惜身体,不出意外这个庄稼汉要当一辈子。

一天下来,他省着力气,只干了跟村长儿子们差不多的活计,割稻穗时也尽量用不费腰的姿势,别的不说,现在再让他担二十担水也是没问题。

灶火微微燃着,黎源将饭菜拌到一起就着苕菜米汤吃起来,小夫郎坐在一旁静静看着他。

窗外蛙声一片,室内静谧温馨。

吃完饭黎源要洗碗,小夫郎拦住他,“黎哥哥,我来洗,你去沐浴。”

黎源脚步微顿,“黎哥哥?”

他念的低声,没让小夫郎听见,却见小夫郎自个先垂下头在灶前忙活。

黎源兀自看了小夫郎一会儿,近来小夫郎养了肉回来,脸颊渐渐丰盈,原先五官也是好看的,却过于瘦弱有种短命之相。

此时饱满的脸庞迎着暗红色的灶火,竟有几分憨态可掬的感觉,颇为喜庆。

但还是有些瘦,黎源每晚抱在怀里最清楚。

想来白日里汉子们的打趣小夫郎也听进去。

他没有拒绝,更没有像往日那般警惕防备。

黎源心想,人心到底都是肉长的,他能将小夫郎一点点捂热,成为真正的家人,和睦的过一辈子。

人一旦有盼头,哪怕再辛苦也不觉得辛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