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1 / 2)
可偏生两军对垒间还夹着个戚暮山。
以及跨越国境,流淌着两族血脉的阿妮苏。
戚暮山见他不语,心头微黯,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开口道:“你还没有去看望过母亲吧?”
“先帝当初按照贵妃的规制, 将北辰公主厚葬于皇陵。”司空云往说,“按理来讲,未有陛下特许, 我等不得擅自祭拜前朝宫妃的陵墓。”
戚暮山:“这好说, 如今坐镇万平的是瑞王, 讨要一份特许诏书应当不难。”
江宴池问:“可即使守陵官能放行,那也得先通过城门守卫的盘查吧?”
上回易芷枫用锦衣令将阿妮苏等人送出, 又因着穆暄玑闯皇宫之举转移注意力, 这才侥幸躲过,若再故技重施,必然引起守卫警惕。
戚暮山想了想,视线一转,落回到文国公身上:“这也不难,就是可能要再麻烦姥爷了。”
司空云往连道:“哎, 姥爷巴不得能多帮你点忙。”
戚暮山颔首着宽慰一笑,手还放在穆暄玑肩头,便轻轻捏了捏, 说道:“那宴池先去趟瑞王府,你收拾收拾, 我们今晚动身。”
“今晚?”穆暄玑倏地握住他的手, 皱起眉头, “可是你……”
“你才刚退烧!”高芩说,“至少要再休养三日才可以出门!”
然而任凭高大夫好说歹说,戚暮山始终态度坚决——祭拜穆北辰只是由头, 转移穆暄玑出城方为真。
眼下使臣归国再耽搁不得,四个人竟没能劝动戚暮山,最后还是穆暄玑放弃了去皇陵看望母亲的念想, 将出城时间改到明日清晨,等与阿妮苏汇合,立刻启程回国。
至于余留在万平的黑骑与禁军,他们从决定垫后的那一刻起就已成为死士,早已为溟昭两国的博弈做好付出生命的准备。
顾及戚暮山病情刚有所好转,江宴池的汇报便点到为止,反正最主要的是瑞王那部分,其余昭帝、福王、古丽等等都不大重要,往后可以慢慢向他道来。于是嘱咐了戚暮山静养休息,就准备催其他人离开。
可唯独穆暄玑没有动作。
江宴池还是体贴,想着这两人毕竟已时日无多,识趣地没再多言,临走时特地带上了房门。
穆暄玑往里坐了坐,靠在戚暮山身边,放空的眼神无措闪动着,他静默了片刻,将方才未尽的话语小声说下去道:“如果可以,我不想抛弃他们中任何一个。”
每位黑骑都是经少主亲自择选,或取自禁军,或慕名投诚,对他来说,他们不仅是下属,更是同伴、同胞。
被帕尔黛浇灌滋养出来的溟国人,骨子里都流淌着手足情义的血液。
戚暮山默不作声,抬手按住穆暄玑的手背,一切仿佛回到了与他在洛林重逢的那夜,那时的穆暄玑也如此刻这般握着戚暮山的手,除了现在没有乌云的鬃毛供他们打理。
平日里戚暮山自诩不是爱念旧之人,但一到这种分别前夜的时候总忍不住回忆起少时旧事,就好像回忆了,时间就能变慢一样。
不过和在南溟时不同,戚暮山说多了话便会喉咙发疼,于是这回他噤了声,换穆暄玑讲故事,讲戚暮山鲜少听闻的、发生在战争爆发前后的那段记忆。
然而明明是很沉重的话题,从穆暄玑口中说出来却是云淡风轻。
他回忆着十五年前昭国军兵临格留那城下,穆北辰率禁军死守国门至折戟沉沙,但只等到穆天权的援军赶来。
格留那失守,昭国军如若按惯例屠城烧杀抢掠,城中百姓必然遭殃,唯有割地和亲尚能给他们留有一丝喘息。
说到这,穆暄玑顿了顿:“阿母要阿舅带我南下时,我不肯,我想和阿帕那样以身殉国,于是趁着阿舅的部下一个没看住,脱离了南行的队伍去追阿母,结果就被昭国士兵抓住。他们看我是溟国的小孩,刚准备杀掉,但被杨将军制止了……好险,他们的刀都快戳进我心脏了。”
戚暮山闻言,伸手覆在穆暄玑的胸口上,心有余悸道:“杨统领救了你两次。”
“……为什么呢?”穆暄玑索证似地问道,他不是没想过原因,可每每将这些猜测与杨雅衣领兵侵袭溟国国土联系在一起,内心便矛盾起来。
戚暮山再三思量,终是缓缓开口:“也许是后悔吧?”
风淅淅,雨纴纴,屋檐雨点似滴漏低垂。
入夜后的情人偏爱耳鬓厮磨,在万籁俱寂中放低了声音,只贴着耳根相告。
“阿帕有次失手打翻了另一名小侍的琉璃盏,被阿母说教了几句,就赌气带我用金叶子搭房子玩。”穆暄玑拨弄着床幔垂落的珠帘,淡笑道,“阿母听说后,当晚送了好几匣金箔珠玉过来,你猜,我阿帕做了什么?”
戚暮山笑着摇摇头。
“阿帕把那些金箔撕碎了,连着所有珠宝玉石,都倒进了火盆里,阿母就在旁边看着,和你现在的表情一模一样。”
戚暮山看着穆暄玑,揉了把他没怎么打理而稍显蓬乱的卷发,说:“我顶多
↑返回顶部↑